低价酒经过重新装瓶,再贴上一个名牌“身份”,一瓶所谓的名酒就产生了。再经过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流入市场销售,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假酒销售流程。据了解,仅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工商局就没收假酒1426瓶。据记者了解,虽然宁夏全区工商部门对打击假酒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酒水市场的假酒仍然屡禁不绝,而识假难在很大程度上绊住了宁夏全区工商部门打假的脚步。
6瓶“茅台”全是假酒
3月18日,家住银川市的田女士请朋友吃饭,在银川市解放西街一家名号为“五粮液[27.78 -0.96%]茅台名酒”的商家,以每瓶680元的价格购买了6瓶“茅台酒”。席间,田女士的朋友发现该“茅台酒”口味不对,后对包装分辨发现,田女士购买的6瓶“茅台酒”全是假酒。最终,在工商执法人员的帮助下,商家退还田女士货款并进行赔偿,共计8160元。
“当前酒类商品的假冒,已经由过去的假冒劣质酒发展到用低价真酒假冒高档酒。”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一分局清和工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发现,银川市近几年查处的假酒案中,80%的假酒案属商标侵权案件,大多是低价酒水经重新包装,以名牌酒类的身份销售。
假酒成本低利润高
“一瓶百威名牌啤酒的市场价格在15元左右,而普通啤酒的价格一般是3元左右。在白酒市场,以52度剑南春酒为例,一瓶真酒300多元,而假酒的成本不到20元,利润空间非常大。制假售假者为了巨大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谈及假酒屡现的原因,银川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据一位从事酒类经营的业内人士介绍,名牌白酒如五粮液、茅台、水井坊[22.41 0.72%]等,因为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价格贵,被假冒后利润就更大。不法分子利用自产或收购来的旧名酒的瓶子,装上低价劣质白酒,重新包装后上市销售,利润可达几十倍。为了忽悠消费者,一些名烟名酒店柜台上陈列的名酒可能是正品,但卖给消费者的多半是假酒。
记者采访发现,银川市工商部门历年查获的假冒酒水,几乎九成以上都是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或在本地已经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
识假手段相对落后
“去年工商部门查处一起销售五粮液假酒案时,请专卖店的人配合鉴定,结果凭借肉眼和经验也一时不能作出真假定论。”银川市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说。现在的识别、鉴定手段大多是凭经验判断,而随着造假者仿冒手段的提高甚至专业化,很多假酒在外包装上和真酒几乎没有区别,难辨真伪。一些名酒在外包装上印有24位物流防伪识别码等防伪标志,假酒也有。基层执法人员靠简单的感官鉴别方法,很难及时、准确、科学地识别和判断。通常工商部门都是将查处的问题酒水送厂家鉴定,或送专业机构检测,这加大了查处成本与难度。
近年来,银川市工商部门查处的制售假冒名酒案件中呈现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制假售假者往往是产、供、销一条龙,组织严密,隐蔽性强,防范打击的手段增多。售假者大多是外地人,他们之间利益相通,联系紧密,只要工商部门查处一家,其余不法商家便会立即撤货转移,逃避检查。
为了将被查处、被没收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商家往往采取“频繁进出”的销售模式,柜台里只摆放很少的酒水,而且真假混搭,大量假货都存放在极为隐蔽的仓库,使得执法机关在查处时难度加大。
打假亟待形成合力
据介绍,目前,工商部门在查处销售假冒商品行为时,通常是按照商标法中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定性处理。在此情况下,工商部门常常需要将涉嫌侵权的商品通过邮寄、送达委托的方式交给商标注册人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也因此成为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的重要证据材料。但实际情况是,将涉嫌假冒的商品暂扣以后,往往容易出现鉴定难的问题。外地厂家联系起来比较困难,有些企业对此不重视、不配合,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工作。
银川市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认为,现在工商部门推行“三合一”台账制度,虽然管住了商家进销货的来源,但一些商家仍有侥幸心理,将假货掺在真货里卖,被人发现就算倒霉,没人发现就算赚了,这也是假酒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假酒鉴定难和处罚力度偏小。由于假酒鉴定不是仅靠肉眼就能看出来的,还需要到有关部门鉴定,但经费成为困扰打假部门的难题之一;在法律层面,根据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也只能是假一罚十,执法人员一般在各商店查处的假酒数量都不是很多,即使按最高标准罚款,也就几百元上千元,对售假者起不到震慑作用;由于销售假酒也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按照商标法与《银川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的规定:一般商标侵权行为,处以非法经营额1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些罚则,与售假者的利润比起来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售假者即使被执法部门抓到进行处罚也体会不到痛,因此银川市工商部门建议应该相关各环节各部门形成打假合力,还要出台地方法规对假酒从重从严处罚。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