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记者在北京京西宾馆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赵凤琦,由于当日两会代表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因此采访直接进入了主题,赵凤琦欣然地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关键词:“十二五”趋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判断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落实“十二五”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凤琦表示,“十一五”期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产销量都有较大突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白酒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白酒行业将呈现两大特点:销量整体的下滑和整合力度的加大。整合的不仅仅是小企业,一些不上规模的小企业由于没有品牌、没有实力面临着倒闭,而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不断的扩张会走上强强联合重组的路子,尤其是二线名酒对一般酒企业的并购重组将增多,跨地区的合作会增加。”赵凤琦告诉《华夏酒报》记者。
“下一个五年,白酒的增长方式一定是在产品结构上,换句话说是按照市场层级理论发展,企业都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从总体的产品结构上看,高端白酒和超高端白酒的上涨幅度趋缓。现在消费者对价格在几千元/瓶甚至上万元/瓶的酒消费不是很理性,按照当前的消费者收入水平,中端价位酒会越来越被看好,尤其是零售价格在100元/瓶—200元/瓶的酒会被看好。同时还有一块市场就是零售价格在70元/瓶—80元/瓶的酒会受到市场的追捧,目前来看一些名酒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这一价格段的产品了。”赵凤琦说。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酒水价格的攀升和消费能力的升级,粮食酒的主流地位开始受到追捧,这一点也得到了赵凤琦的认同。他表示,未来粮食酒发展将成为主流,新兴白酒可能受到消费理性和市场的冲击减少。
关键词:洋河与双沟的整合
作为2010年酿酒行业的重大资本事件,洋河与双沟开创了白酒行业两大主流名酒品牌整合的先河。重新组建的苏酒集团极大地整合了两者的渠道优势,随着两大主流名酒的进一步融合,也为国内白酒企业间的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回顾整合过程时,赵凤琦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两者的整合是强强联合,初期洋河收购了双沟40.59%的股份,后来两者的销售公司又重新整合组建成苏酒实业。洋河和双沟整合成苏酒集团我认为有三大优势:其一,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决策和运营中心;其二,形成的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互相促进,比翼双飞;其三,整合后的各项指标都实现了超预期增长。”
“虽然苏酒集团的整合对其它白酒板块和产区有示范作用,但是不可复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此次为同一个地级行政区内的两大名酒整合,其它地区没有同时拥有两个中国名酒品牌的;二是此次洋河、双沟整合横跨四个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其它地区所不具有的优势。”赵凤琦认为,洋河和双沟的整合模式虽然不可复制,但可以给国内其它白酒产区的整合提供可行性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白酒涨价
2010年,酒行业最受社会关注的也是引起行业巨大争议的就是白酒涨价。与此同时,2010年白酒总产量突破890万千升,许多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产能扩张热潮,酒行业“一年多涨”的涨价形式和“产量持续增长”正在引起行业人士的关注。
对此,赵凤琦认为优势白酒企业扩张生产是好事:一方面增加了优质白酒的酿造和储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白酒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但是应当引起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盲目扩张,由于这类企业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缺乏持续地消化大量酒类资源的能力,容易被大量的产品库存压垮。
“《华夏酒报》作为酒业行业的重要媒体,应发挥其媒体优越性,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警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产能扩张的情况,指出误区,从而保证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赵凤琦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对于白酒行业的持续性涨价问题,赵凤琦认为涨价对酒行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涨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酿酒行业对宏观经济是十分敏感的,经济《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形势过好、白酒需求旺盛必然推高酒类产品价格;其二是通胀背景下造成人力、粮食、物流等酿酒成本上升,企业需要转移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其三,白酒的上涨部分也有投资和收藏需求造成的,但是影响不大;其四,涨价也有企业经营策略因素,有的品牌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溢价能力,只是为了给品牌贴上更高的标签。如果大家都在涨价,而你的酒不涨价,就会有被消费者边缘化的顾虑。”
在回答提问时,赵凤琦反复对《华夏酒报》记者强调,酿酒行业发展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酒行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其对宏观经济发展十分敏感,产销量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波动而波动,必须引起酿酒企业的重视。与此同时,赵凤琦还表示:酒企业虽然不会因为通过价格调整而失去自己的市场,但是也不能利用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忠诚而从他们身上赚取一些不该赚取的利润,这是经营道德的问题,而且持续性的涨价还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等因素。
“对于白酒厂家来说,涨价可以让企业获得商业利润。如果市场依然走高,应该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是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下滑,消费回落的时候,如果再涨价就有问题了。因此白酒企业涨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获取市场利润,但另一方面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对不恰当的产品进行了涨价,将可能失去大部分市场。”赵凤琦说。
关键词:国际化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然而中国的“白酒国际化进程”却没有大的突破,这给白酒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蒙上了阴影。一部分白酒企业也提出立足国内市场看淡国际市场的观点。
针对这种观点,业内最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赵凤琦认为,中国的白酒应该并且可以国际化,但是目前有几个因素在困扰着其国际化进程:其一,国家和社会一直认为酒行业是浪费粮食的行业,因此加以限制,税收政策也较为严苛。实际上酿酒对食用粮占用比例较小,而主要是对粗、辅粮食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应该算是惠农产业。因此国家应该鼓励名优民族白酒品牌走出国门;其二白酒的特质与国际市场口味有差异,白酒需要改革和创新,顺应低度化、营养化、时尚化的趋势;其三,国内消费者饮酒存在误区,喜欢喝名牌产品,也从侧面推高了进口酒的价格,需要理性的回归。
结合自己对近年来白酒国际化和国外酒行业的国际化经验的研究,赵凤琦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国家应保护酿酒行业的优质资源,保护酒行业的独特的特性,就目前国内白酒企业分布格局来看,我国的名优白酒主要集中在江淮流域。国家应该仿效法国的葡萄酒产业做法,对土壤、水源加以保护,建立保护区和原产地保护,树立酒产品的地理标志。与此同时,国家也要鼓励名优酒企业进行改良革新,尤其是进行技术创新,逐步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苏酒集团
苏酒集团是我国第一个两大名酒洋河、双沟整合后的酒业集团,一个是已上市公司并且为第一高价股,一个是原属于上市公司维维股份控股并有上市计划,可以说两者都有着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整合后将取得巨大的规模优势,对于股市资金的流向,赵凤琦也对《华夏酒报》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赵凤琦表示,洋河上市以来募集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优质酒产能。洋河新上马的10万千升产能建设,目前部分已经开始产酒;而双沟5万千升产能也已动工,提高了苏酒集团的原酒酿造、储备能力,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经过整合两大企业的产品、渠道等资源,苏酒集团的产品结构也大大优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比翼齐飞:资本推动了产品市场发展,而产品市场又反馈给资本市场,互相给力,取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2011年,洋河股份每股净利润为4.91元,为沪、深两市的最高水平。
最后,赵凤琦对《华夏酒报》记者分析说:“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使得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尤其是进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组织系统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未来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关注中小股东的影响力,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反馈回去。”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