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智利、澳大利亚签署自贸协定的实施和关税的减免正引发中国红酒产业一场空前的危机。
从2015年9月起,中国开始对智利进口葡萄酒实行零关税;今年7月,中国刚刚与澳大利亚签署自贸协定,预计第一波享受关税减免政策的进口红酒将于年底涌入市场。面对着洋酒的攻势,中国军团压力巨大。目前外资已占领约40%的市场份额。有专家预计,受关税减免的影响,2015年洋酒将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业界人士高呼,洋酒在国外享受着高补贴、低赋税等诸多优惠,如今又通过关税减免涌入中国。而国内对这一产业不仅没有补贴、反而课征重税。这是一场“不公平”、“不对等”的战争。
孙健清晰的记得,2004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后,进口葡萄酒掀起了第一轮抢滩中国的高潮。那时,国内企业面对的只是涌入的轩尼诗、拉菲等动辄千元的高端品牌。
如果说此前高端洋酒进入中国像是高空轰炸、影响力有限的话,如今国内葡萄酒企业则要面对的是,搭乘着自贸协定顺风的中低端洋酒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地面进攻。“这将是一场与中国企业的正面遭遇战。”孙健如是说道。
关税减免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直接影响?以一瓶到岸价是100元人民币的葡萄酒为例,其中关税14%,增值税21.53%、消费税12.67%。一旦实行零关税,应缴税就会从48.2元降到34.2元、下降29%。
孙健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他曾随行业代表团到访全球一家知名酒厂,当得知一款入门级红酒报价不足0.8欧元/瓶(折合人民币6元)、且仍有利润时,在场的访客面面相觑,十分震惊。因为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做到或是接近这一水平。
如果说过去中国企业还能凭借关税屏障,保留一点竞争优势的话,如今中国市场对外资来说根本无险可守。
记者求证了多家进口商,发现智利、西班牙当地大量葡萄酒采购价每瓶10元人民币左右,即使加上关税、运费、装卸费等到岸成本价只有15多元人民币,而在澳大利亚当地采购价每瓶不足15元人民币,到岸成本价也才20多元人民币,然后在国内市场销售三四十元一瓶。这一价格水平已低于大多数国产葡萄酒。
目前中国葡萄酒行业平均利润率约为10%左右,进口葡萄酒利润约在15%至20%之间,14%关税减免顿时让中外企业利润骤增,共同掀起了进口热潮。
葡萄酒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全球市场,且无运输半径。智利最大葡萄酒公司——干露集团已专门针对中国零关税制定了营销策略,不惜斥巨资、大折扣、一赔三年,争夺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前十家企业均向中国销售葡萄酒,其中规模最大的富邑集团已在上海设立总部,近两年在华销量翻了4倍。受到利润的诱惑,中国的智利葡萄酒进口商已由去年400多家暴涨至900多家。“关税减免、利润增加只是这股洋酒涌入潮的一个诱因。”孙健分析道,一方面,智利、澳大利亚等国葡萄酒产能过剩、急需释放,另一方面,国内从业者、消费者对洋酒追捧,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眼下红酒涌入潮。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智利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额竟占中国整个进口份额的68.47%和58.41%,遥遥领先。智利散装葡萄酒的均价为0.61美元/升,低于平均价。2015年前4个月,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上升48%,进口额激增90%。
进口葡萄酒涌入,不仅加大了张裕、中粮、威龙等销售阻力,也蚕食着国内行业巨头们的市场。根据威龙股份的IPO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82%缩减至2014年1.7%;张裕A已由12.87%降至9.89%;中国食品H已由7.09%降至4.18%。
大企业丧失的是份额,小企业则关乎生死。近来,烟台奥特卡罗葡萄酒公司董事长周葆光正面临着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去年我们亏损了50多万元,今年市场形势恐怕更为严峻”。
重创这家企业经营业绩的正是从去年开始涌入的一股来自智利、澳大利亚的洋酒。智利与澳大利亚分列全球葡萄酒出口第四、五名,两个出口大国关税减免吸引国内外企业提前布局。周葆光诉苦道,洋酒冲击已经使公司产品开始出现滞销。以前同一经销商一次提货上千箱,这两年减到几百箱,今年只有几十箱。
烟台奥特卡罗葡萄酒公司成立于2005年,年生产成品规模4000吨,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生产3000瓶。可为了减少亏损,今年周葆光被迫压缩产量,转而大做进口销售业务。
烟台一家老厂原总经理张涛一听记者问起工厂经营状况,顿时显得心烦意乱扔下一句“葡萄酒销售难、利润低,刚刚转行”,任凭追问再无音信。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总量迅速跃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葡萄酒的产销量却不升反降: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下,2013年度中国葡萄酒产量下降了14.59%,2014年度进一步下降1.5%。
目前,中国进口葡萄酒销量增长迅猛,市场占有率已达40%。在个别地区,如进口洋酒最多的广东进口与国产葡萄酒比例已达7:3,在上海这一数字约为1:1。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树琪指出,近来受关税减免、洋酒涌入的影响,预计2015年进口葡萄酒将在整个中国占据50%的份额。
关税引发的洋酒潮不仅冲击着中国葡萄酒市场,也开始向上传导、危及整条产业链。此前,周永葆每年都在这个季节从烟台产区收购大量酿酒葡萄,可转做进口后发现,“做贸易比自己直接生产不仅省事且利润丰厚”,其进口酒已占总销量的7成,葡萄收购量也大大缩减。
眼下,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老板开始像周永葆一样,转做或增加进口业务。智利贸易商从400多家猛增到900多家就是一个缩影。部分企业放弃生产、转行做贸易,留守的企业则普遍出现了销售受阻的现象,两种因素会导致一个结果——酿酒葡萄收购量大大缩减。2015年中国多个主产区葡萄滞销,价格被腰斩。
每年9月,是收购葡萄的季节,而今年宁夏鹤泉葡萄酒有限公司却陷入了两难。去年,葡萄市价尚在2元/斤左右,可今年宁夏市场行情最低时跌至0.6元/斤。经理韩炳军坦言,该公司有着200多亩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刚刚收购入罐,但价格却仍未确定。让企业纠结的是,价格低了,果贱伤农;可价格高了,企业就会遭受损失。他预计,今年公司利润将减少30%以上。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产业处赵处长介绍道,宁夏酿酒葡萄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但今年大量葡萄酒公司都选择进口低价散装葡萄酒,前来收购的外地客商不足往年的三四成。葡萄滞销让果农受到重创,不少小公司已有放弃种植的想法。
记者向张裕收购葡萄的负责人了解到,今年有多地政府向张裕提出,希望能够收购一些张裕自营及合同葡萄基地以外的葡萄,以减缓当地葡萄种植农户的损失。
有着“中国酿酒大师”称号的刘树琪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各地均有果农拔除葡萄,尤其是在葡萄收购价更低的西北地区。他预计,在今冬明春这将成为葡萄主产区的普遍现象。刘树琪担忧道,“转做贸易商,短期能获得些利益。可长期来看,一旦农户连葡萄都不种了,中国葡萄酒就会丧失产业基础,更无法与洋酒抗衡了!”
对于中国红酒产业的危局,孙健分析道,国外把整个葡萄酒产业当作农业来对待,享受着高补贴、低税赋等诸多政策优惠。在中国,却把这一产业当作工业、当作奢侈品行业,不仅没有任何补贴,反而征收重税。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一份调研结果显示,“从我国政府对欧盟反补贴调查中了解到,欧盟仅对葡萄酒补贴项目就有二大项十五个小项,如有:第三国市场推广、葡萄园重建和转型、绿色收割、收获保险、投资补贴、副产品蒸馏、拔除葡萄树计划、出口补贴、农村发展基金等等”。
威龙集团董事长王海珍指出,国外酿酒葡萄规模化种植已上百年,机械化水平很高,一个人能管数百亩葡萄园,所以成本相对低;国内多数企业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一个果农只能管几亩,人多、成本就高。企业收购葡萄一般在1.5元/斤;而国外,像澳大利亚,每公斤1.5元,差了一倍。
面对行业危机,中国酒业协会紧急上书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业界人士也纷纷共同呼吁,希望政府能够及时减免葡萄酒产品消费税。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树琪指出,关税的减免可以繁荣中国红酒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倒逼中国企业转型、提升竞争力。但他强调,政府应及时调整现行政策,给予中国企业与外资巨头在同一平台公平竞争的机会。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