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软”的国产啤酒市场

糖酒信息网|2016-05-12 17:47:00

    用“疲软”形容这一年无可厚非。无论是从半年报、季度报表还是年报来说,各大啤酒企业都呈现了疲软的态势。

    在连续20年增长后,国内啤酒业总体消费量已到了增长瓶颈,产销量负增长或微增长将呈常态化。啤酒一直是过度竞争行业,过去价格竞争是主线,如今行业竞争格局基本趋稳,重点在于产品结构的改变、行业格局的再造。

    再加上2015年另一大“悲剧”——新疆啤酒花,没有抵挡住“寒潮”的侵袭,面临着卖壳的结局。卖壳的同时,中国最大的啤酒原料供应商之一啤酒花正式退出啤酒市场。实际上,不仅仅是啤酒花,近年来中国啤酒生产量和各大啤酒厂商的营收、利润均出现下滑。以地方品牌黄河啤酒2015年营业收入为例,7.02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2.16万元,同比减少11.66 %;累计纳税12526.3万元。2015年销量19.4029万千升,同比下降18.89%。这样的“双降”数据,无疑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个信号。

    面对这样的现象,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表示,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连续24年的增长都是一个奇迹,会在一个时间点被打破,但这并不意味着啤酒行业从此就进入了下降通道。我们判断,未来3~5年,中国啤酒业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空间,但大幅度增长或者连续多年增长将不复存在,波段上涨将成为未来主流,中国啤酒业也会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啤酒行业一直以来竞争激烈,啤酒售价和啤酒的价值不对等,整个行业每听只赚8分钱是普遍现象,而人工、营销等成本却在不断上涨。这意味着啤酒企业未来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让价格与价值对等,才能取得大发展。

    虽然未来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反省在过去的一年国产啤酒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求一条发展的道路。

    首先,作为国产啤酒企业来说,2015年都面临这一个巨大的挑战——产能过剩。在供给方面的不平衡,使得啤酒企业纷纷面临关停部分厂房的严重后果。国内经济大环境整体不尽如人意,特有渠道的消费骤减,消费者本身观念改变,这些都是造成啤酒企业产能过量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国产啤酒中高端产品升级正在进行中,与此同时对于中低端的促销力度又逐渐放缓,许多酒类饮料趁虚而入,使得国产啤酒的消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能过剩必然是问题长期累积造成的,同样基于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也使得中国国产啤酒走入窘境。随着年龄层的变化,啤酒市场的主力军渐渐从60、70后转移到80、90后。新生代的异军突起,使得对于这些群体本没有深入研究的啤酒企业手足无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80、90后对于个性需求的极其追求。在今年第94届成都春季糖酒会的主论坛中,有专家指出:“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文化下,消费的主体是转向个体的。而且80后消费者、90后消费者,他们所产生推动购买决策对个性化的要求更高一些,而不会像上一代人一样,大家对“集体荣誉”这个思想要强一点。并且消费行为会由严肃文化转为娱乐文化。原来的围桌文化,坐位子需要讲规矩,敬酒是要守规矩,这在当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新兴的消费群体而言,酒类消费应该变成一种娱乐行为,至少我们会发现今天很多消费场合,消费者是愉悦的,要把喝酒这件事情当成一种轻松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强迫。”所以,而如何俘获80、90后的心,做好情绪和情感的链接才是啤酒行业如何迎合新生力量的最大挑战。

    最后,在国产啤酒圈中竞争导向的宣传策略的盛行,使得企业在营销上忽略了消费者的体验。忽视了中国快速消费品消费升级、价格升级的机会,营销上过分依赖于渠道下沉和推广促销,却淡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体验。这样的宣传营销方式可谓是一种不健康营销方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糖酒信息网”的所有文章,均为糖酒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糖酒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糖酒信息网)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文章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